记者7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近日,国务院食安委发布《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要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发挥食品从业人员“内部知情人”作用,鼓励其主动参与监督,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防范风险隐患。(7月8日 新华社)
如何才能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在诸多监管手段中,建立并完善“知情人”奖励制度,鼓励内部知情者揭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无疑是从源头遏制食品安全风险的一剂良方。重奖“知情人”,不仅是对正义行为的物质肯定,更是构建社会共治食品安全格局的关键支点。这一制度运用得当,将发挥出撬动食品安全治理困局的杠杆效应。
重奖“知情人”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隐蔽性难题。食品安全违法多发生在封闭的生产环节,具有专业性强、隐蔽性高的特点,外部监管往往难以及时发现。而企业内部员工对生产经营情况最为了解,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行为。这种制度设计将市场主体的内部监督力量转化为监管资源,大幅降低了政府监管成本。重奖机制实质上创造了一种违法行为的“内部瓦解”动力,使企业不敢轻易越过法律红线,因为任何违法行为都可能从内部被揭发。
构建有效的“知情人”制度,需要系统化设计多个关键环节。在奖励标准方面,应当根据举报信息的价值、案件查处结果等因素,给予举报人相应比例的奖励。在保护机制方面,必须建立严格的匿名举报渠道、证人保护计划和禁止报复条款,确保举报人不会因伸张正义而失去工作或遭受其他损失。在程序设置上,应当简化举报流程,降低举证门槛,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每一条举报线索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处理。这些制度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激励与保护并重的完整体系。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重奖“知情人”制度,能够培育一种新型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文化。这种制度将食品安全从单纯的政府监管责任,转化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当每一个企业员工都可能成为监督者,当每一次违法行为都可能面临内部曝光,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将显著增强。这种文化变革的影响深远,它不只是增加了几双监督的眼睛,更是在重塑行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健康与生命,守护食品安全就是守护社会的基本正义。重奖“知情人”制度,以物质激励唤起公民责任,以制度保护撑腰社会正义,是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举报违法行为不再意味着个人牺牲,当揭露真相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肯定和支持,越来越多的“知情人”将勇敢站出来,形成遏制食品违法犯罪的强大社会力量。
政府应当加快完善相关立法,细化操作细则,让这一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构建起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互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在守护舌尖安全这场持久战中,“知情人”不应是孤独的勇士,而应成为受到制度呵护、社会尊重的正义使者。(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