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夏燕实习生华宇/文
小作坊关系大民生,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治理和规范提升,是新形势下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有效举措。4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和参加全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现场会的100多名代表走访杭州市富阳区,现场观摩当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情况。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水华等陪同。
18日一早,孙梅君一行走进富阳场口镇徐家村文龙土烧酒作坊的生产蒸馏区,扑面而来的酒香让人未饮便已醉了三分。业主徐文龙向大家介绍了酿酒生产工艺流程后盛情邀请领导们品尝当日“头酒佳酿”。代表们对此赞不绝口:“闻着香,入口更是香醇,果然粮食就是精华。”孙梅君肯定了富阳文龙土烧酒作坊整治所提升的成绩:“我们鼓励这样‘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生产。希望这种传统文化能够传承。”
随后,孙梅君一行来到妇女创业点——东梓关素云红糖馆。厂房空气中飘着清甜的味道,八口大锅连环灶依次排开,几位从义乌请来的熬糖师傅,正有条不紊地完成着手中的工作。代表们环顾四周环境,感慨道:“别看是个小作坊,但空气流通,还有纱帐防蚊虫,卫生设施到位,传统作坊的工匠精神没有变。”孙梅君表示:“这次来素云红糖馆,眼前一亮,巾帼创业做甜蜜事业,为建设美丽乡村作了许多贡献。”
下午,考察团实地走访了富阳龙门镇洪牛堂牛肉作坊、龙门面筋坊,详细了解小作坊日常运营运作和管理情况,尤其关注产品的安全检测和保存保质情况,并对食品生产、产品包装等提出了改进意见。
浙江历来高度重视食品监管工作,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解决民生问题、共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不断创新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全面建立食品从“源头”到“终端”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梅君一行考察了杭州富阳的文龙土烧酒作坊,对酒坊出品的“头酒佳酿”赞不绝口。富阳龙门面筋坊的干净、整洁、亮堂,给考察团留下了良好印象。
链接创新监管方式促进产业提升
破解传统食品监管难题的浙江经验
伴随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传统特色食品主要载体的食品小作坊也遇到了“低散加工污染与美丽生态建设、传统简陋工艺与现代规范标准、亦工亦居环境与食品安全底线”等诸多矛盾。面临困境,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国家总局决策部署,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切实抓好传统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力争使其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满足高品质生活的民心工程。
抢抓机遇,主动融入
要从根本上扭转食品小作坊被动治理、经常反复的局面,就必须抓住机遇,综合施策。在具体工作中,浙江市场监管局努力做到了三个主动融入。一是主动融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大决策大行动。二是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大环境,激发了食品小作坊业主创业创新活力。三是主动融入“民生实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大民生工程。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打造500家名特优食品作坊”摆在民生实事首位,全省共建成621家名特优食品作坊。精准对接与服务西湖龙井茶、义乌红糖等食品加工相关的非遗保护项目,大力推动让食品小作坊的生产规模扩大化、产业化。
建立规范,完善制度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建立完善与食品小作坊等小微主体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各项管理规范。一是推动地方立法。省人大出台《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食品摊贩管理规定》,并配套出台了登记管理办法、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目录等规范性文件。二是推动出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卫生健康委历时两年制订出台了《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以标准引领食品小作坊走规范化、高质量、名特优的发展路子。三是切实厘清职责边界和监管要求。制订出台了《关于明确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和食品摊贩登记管理及食品经营许可有关问题的通知》,力求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
深化改革,强化监管
围绕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放管服”改革等工作要求,就优化食品小作坊营商环境积极探索实践:一是抓负面清单管理,减少对传统食品加工限制。通过梳理发布食品小作坊负面清单目录,适当放宽、减少对传统食品加工的限制,解决原来小作坊许可目录覆盖面小、门槛高和许可不了又取缔不了的问题。二是抓主体资格核准,简化登记审核要求。充分发挥现有市场监管体制的优势,重点抓好主体资格核准,采取证照联办、合并审核等便民利民措施,确保小作坊进“笼子”,纳入监管视野,有事找得着“主”。三是抓全程监管,推进环节融合。按照统分结合的办法,建立统一的小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制度,明确基础条件和规范要求,统筹安排监督抽检和执法检查。
狠抓整治、促进转型
按照市场监管总局“打击一批、规范一批、发展一批”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浙江省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目前初步呈现硬件条件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行业发展集约化的良好态势。一是规范建档,精准监管。依托全省基层监管网络,充分发挥基层乡镇(街道)协管员、村(居)信息员的作用,完善小作坊基础信息,建立健全档案,并统一进入“三小一摊”网上登记管理系统。二是强化整治,压实责任。浙江省将食品小作坊的整治规范和名特优作坊的培育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食品安全考核内容。近三年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关停取缔食品小作坊近5000多家,食品小作坊加工场所环境卫生达标率达85%以上,“脏乱差”“低散乱”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三是集聚集约,转型提升。针对传统特色食品六大类10个品种,结合不同业态、不同主体和不同经营方式,施行“一品一策、一坊一策”,开展“区域集中、精品示范、旅游展示、协会推动、龙头带动”整治提升5种模式12个试点项目。集中打造了16个小微食品加工园区,推动一大批小作坊入园集聚、集约发展,年产值约4.3亿元。四是政策扶持,明确导向。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对“名特优食品作坊”奖补5000元,对“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奖补10万元,给小作坊以鲜明的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