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枞阳·信息资讯# 前不久评选的枞阳十大特色小吃中,“胡玉红香脆锅巴”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相较于其他获选食品日均生产上千斤的产量,胡玉红锅巴一天的生产量只有两三百斤,并且因专业人手不足,还出现不是每天都生产的状态。带着疑惑和好奇,早春三月的一天,笔者到访了胡玉红食品有限公司,探访一下美味的手工糯米锅巴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位于藕山镇白荡老街的胡玉红食品有限公司内,老板唐义珍在锅灶旁指导工人们制作手工锅巴。看着工人将洗净泡好的糯米装进模具,然后油炸,过程似乎很简单,笔者脱口而出“这个我也能做好”,唐义珍笑着回道;“别看这个程序操作起来似乎很简单,实则非常讲究,力道的大小不容易控制,力道大了,出来的锅巴很厚,影响口感,力道小了,锅巴松散,不容易成型,在油炸的时候就会散掉,要想做好这道工序,至少是有几年经验的老师傅才行。我们家的锅巴最大的特点就是薄、香、脆,这个薄就主要靠压模的这道工序,市场上同样大小的锅巴,别家生产出来的一斤锅巴大约在20块左右,我们可以达到38块。” 胡玉红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个家庭式手工作坊,1995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唐义诊和胡玉宏夫妇回到了家乡,在破罡老街上开了一个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糕饼坊”的小食品加工厂,做起了糕点生意。夫妻俩都属于半道出家,本着做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夫妻俩一直用心学习,努力钻研。时间久了,手艺好了,口碑出来了,回头客也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只有夫妻俩的年产值几万元的小作坊发展成了如今的年产值几百万元的公司,这期间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夫妻俩都一一记在了心中。“做食品生产行业,口碑最重要,我们公司里虽然只有6个固定的工人,但这几个人都是从以前就一直跟着我干到现在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门手艺。我们的产量比不上其他厂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都坚持所有工序都手工完成,虽然耗时且产量低,但是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每一个从我们这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最原汁原味、最纯天然的。”据唐义珍介绍,制作锅巴的糯米,都是在固定经销商那收购来的优质糯米,“糯米都是选用当年最新鲜的,陈米虽然成本低些,但是影响口感,我们从来不用。我们家锅巴三大特色中的‘香’也就是因为选用的米好才由此而来。” 不大的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泡米,有的在压模,有的在油炸,有的在包装,井井有条地忙碌着。当在被问及三大特色中的“脆”是如何保证的,唐义珍指着一个巨大的电磁炉灶说:“秘诀就在这里,锅巴在进行油炸的时候,火候控制非常重要,在合适的温度入锅,十几秒就要捞出来,时间短了锅巴不脆,时间长了味道会发苦,一般人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的都是柴火,但是柴火火势很不好控制,炸出来的锅巴品质都是参差不齐的,最早的时候我用的也是柴火,发现这个毛病之后就换成了现在的电磁炉,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就改变温度,确保出锅的每一块锅巴都是香脆的。” 如今的胡玉红食品有限公司,已经不止于零售,因为一直以来的品质保证,有了不少固定的批发商长期在他家拿货。去年唐义珍顺应潮流,在网上注册了一个淘宝店,将商品搬上了网络“货架”。“我的淘宝店铺起步比较晚,我又不会弄这些,另外我的小孩马上要高考了,每天我和我老婆都要赶往县城去给孩子烧饭,没有放太多精力在网店上面,所以从开网店到现在,十个月下来,交易额只有20多万。不过这也是暂时的,等小孩的问题解决了,我就会有很多时间钻研网店的运营。” 说起未来的打算,唐义珍说道:“公司里除了锅巴以外,还生产炒米、绿豆糕、麻饼、酥糖等产品,由于现在只有几个固定的工人,所以每天只能做一个产品,产量也都不是很高,这对公司发展来说也是一个瓶颈,我准备找一个合适的厂址,招收一批有糕点制作手艺的工人,在坚持手工制作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人尝到货真价实的手工锅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