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 食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统计分析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价格行情 | 展会快讯 | 饮食文化 | 果蔬专栏 | 水产专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新闻 > 安全食品非靠检测而来 关键在生产
K.biz | 商业搜索

安全食品非靠检测而来 关键在生产

信息来源:pooioo.com   时间: 2012-03-12  浏览次数:701

    政协委员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生产要规范化
    2012年全国两会,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之一。如何才能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为此,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温思美、程萍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解读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以及应对办法。
    症结:产业链漏洞多
    食品安全问题长久以来都是政府狠抓的重点工作。但为何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温思美认为,这是由食品产业链条决定的。他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化,食品产业链条延长,相应地产生的漏洞也增多,无论是生产、运输、加工还是销售环节都可能产生问题。此外,他认为市场不完善,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也是原因之一。
    陈君石认为,我国农户生产农产品,还未达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科学知识水平不足,使用化肥不科学也是客观存在的,加上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有一些人在教唆农民犯法生产。我们有50多万个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很多是小型生产商,这些企业的卫生条件和微生物的污染指标总有一部分是不合格的。
    矛盾:监管越有力问题越多?
    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整治力度逐年加大,而老百姓却觉得食品安全问题更多了,其中的原因何在?陈君石解释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看起来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把一些不属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等同于食品安全问题,比如“染色馒头”就是假冒伪劣问题。
    他补充说,消费者和媒体的食品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也是原因之一,以致一些长期存在,而一时没有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比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在短时间内产生了聚焦效应。
    破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陈君石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的规模要大,生产要规范化,要有规矩。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应该要有一定的规范化,使用多少农药、化肥需要有相应的规范,但要规范农户分散生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强调,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监管、检测出来的。因此,从生产源头解决安全隐患才是破题的根本。
    温思美强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着眼于全过程、各环节、多节点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追溯制度,产前、产中、产后哪个环节出问题处罚哪个环节,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建议:做理性的消费者
    国家、行业在发力的同时,老百姓也可从小处着手,防范不安全食品,对此陈君石提出,第一是食物多样化。第二,食品买品牌更放心;第三,要学会一点科学知识,加强自我防护。
    温思美则强调,要做理性的消费者,多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杜绝没有“出生证”的食品,购买大超市的食品,它们违法成本高,销售不安全食品概率较小。此外,他还建议老百姓进一步增加维权意识,无论成本大小,勇于举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对不法商家绝不宽容。
    对话政协委员程萍:
    广东省畜产品99%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农业厅对控制食品生产源头、检测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与创新,已能保证畜产品99%安全、蔬菜产品90%~95%安全,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在逐步提升。
    记者: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广东省采取了哪些措施?
    程萍:安全食品是生产出来的,抓好农产品源头的安全至关重要。对生产农产品的投入品,如化肥、农药、饲料等,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登记、检测,同时还对农户进行相应的培训,引导他们科学种植,从而强化食品源头的安全性。其次,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注重优化生产环境,力推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引导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第三,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准入机制,进行标识化管理,从省级到市级再到县级都对企业、生产基地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测,还有专项农产品抽测。
    记者:广东省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哪些创新点?
    程萍:率先开创了标识管理,着力狠抓“三品一标+名牌产品”,三品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一标是指地理标志。对这几项进行专项整治,从这类名牌产品开始,强化标识管理,来建立联动机制,把食品行业龙头抓好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此外,我们对检测体系较早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监控全省食品安全的信息。同时,我们很重视检测队伍培训,建立了农产品应急和农产品专家委员会两个省级专家组,为解决农产品安全隐患提供科学建议,同时还包括对省级以下专家队伍的培训。    政协委员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生产要规范化
    2012年全国两会,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之一。如何才能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为此,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温思美、程萍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解读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以及应对办法。
    症结:产业链漏洞多
    食品安全问题长久以来都是政府狠抓的重点工作。但为何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温思美认为,这是由食品产业链条决定的。他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化,食品产业链条延长,相应地产生的漏洞也增多,无论是生产、运输、加工还是销售环节都可能产生问题。此外,他认为市场不完善,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也是原因之一。
    陈君石认为,我国农户生产农产品,还未达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科学知识水平不足,使用化肥不科学也是客观存在的,加上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有一些人在教唆农民犯法生产。我们有50多万个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很多是小型生产商,这些企业的卫生条件和微生物的污染指标总有一部分是不合格的。
    矛盾:监管越有力问题越多?
    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整治力度逐年加大,而老百姓却觉得食品安全问题更多了,其中的原因何在?陈君石解释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看起来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把一些不属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等同于食品安全问题,比如“染色馒头”就是假冒伪劣问题。
    他补充说,消费者和媒体的食品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也是原因之一,以致一些长期存在,而一时没有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比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在短时间内产生了聚焦效应。
    破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陈君石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的规模要大,生产要规范化,要有规矩。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应该要有一定的规范化,使用多少农药、化肥需要有相应的规范,但要规范农户分散生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强调,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监管、检测出来的。因此,从生产源头解决安全隐患才是破题的根本。
    温思美强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着眼于全过程、各环节、多节点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追溯制度,产前、产中、产后哪个环节出问题处罚哪个环节,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建议:做理性的消费者
    国家、行业在发力的同时,老百姓也可从小处着手,防范不安全食品,对此陈君石提出,第一是食物多样化。第二,食品买品牌更放心;第三,要学会一点科学知识,加强自我防护。
    温思美则强调,要做理性的消费者,多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杜绝没有“出生证”的食品,购买大超市的食品,它们违法成本高,销售不安全食品概率较小。此外,他还建议老百姓进一步增加维权意识,无论成本大小,勇于举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对不法商家绝不宽容。
    对话政协委员程萍:
    广东省畜产品99%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农业厅对控制食品生产源头、检测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与创新,已能保证畜产品99%安全、蔬菜产品90%~95%安全,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在逐步提升。
    记者: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广东省采取了哪些措施?
    程萍:安全食品是生产出来的,抓好农产品源头的安全至关重要。对生产农产品的投入品,如化肥、农药、饲料等,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登记、检测,同时还对农户进行相应的培训,引导他们科学种植,从而强化食品源头的安全性。其次,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注重优化生产环境,力推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引导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第三,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准入机制,进行标识化管理,从省级到市级再到县级都对企业、生产基地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测,还有专项农产品抽测。
    记者:广东省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哪些创新点?
    程萍:率先开创了标识管理,着力狠抓“三品一标+名牌产品”,三品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一标是指地理标志。对这几项进行专项整治,从这类名牌产品开始,强化标识管理,来建立联动机制,把食品行业龙头抓好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此外,我们对检测体系较早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监控全省食品安全的信息。同时,我们很重视检测队伍培训,建立了农产品应急和农产品专家委员会两个省级专家组,为解决农产品安全隐患提供科学建议,同时还包括对省级以下专家队伍的培训。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食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