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 食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统计分析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价格行情 | 展会快讯 | 饮食文化 | 果蔬专栏 | 水产专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质量安全 >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市民“自救餐桌”自己做供应商
4.biz | 商业搜索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市民“自救餐桌”自己做供应商

信息来源:pooioo.com   时间: 2012-03-05  浏览次数:543

    在生活中,你最关心什么?
    如果把这个问题抛出去,相信大家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食品安全”可以排在前列。如果具体到城市生活,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一种形式:怎样可以吃上不施农药、不用化肥的食品
    到高端超市以高价购买“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似乎是一个办法,但就中山而言,可以供应“有机”果蔬及粮食的超市少之又少,且品种极为有限。
    于是,一种“餐桌自救”的方式逐渐出现了:利用阳台或天台进行“自供”。
    可这种办法也有局限性,虽然操作简单,但产量有限,最多只能把自己种出的无化肥、农药的有机蔬菜当做零零星星的“奢侈餐”,根本无法常态化供应。
    于是,另一种“自救”方式也应运而生:租用农民的土地,与农户建立协议关系,杜绝农药化肥参与蔬菜的生长过程。
    这种形式,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它被看作城市中坚阶层的一场“餐桌自救”行动,专业名称叫做“CSA”,即“社区支持农业”。
    到农村找块“自家菜园”
    “有一个人从医院体检的时候发现血脂、胆固醇过高,于是决定吃素。半年过后,他觉得身体状况好了很多,精神也好了很多,于是逢人便推荐吃素。再过了几个月,他再去医院检查,血脂是降下去了,但是发现农药残留高到不行……”这是刘枫韵最近从办公室同事那听到的一个段子。不管是不是事实,她坚持认为“这很有可能发生”。
    刘枫韵,大家喜欢称她为“韵姐”,家住中山东区,在一所学校做了近20年的老会计,也是一个对饮食起居极有研究的主妇。早在10年前,韵姐便尝试在阳台种菜。这个无伤大雅的尝试,只能种些葱姜蒜什么的,作为偶尔用来炒菜煲汤的香料而已。近年来,她先生的身体状况陆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让她开始关注如何在中山这个小城市常年获取有机食品的问题。
    “现在的菜市场,你看哪个不是大棚菜?”韵姐说,在大棚技术下,现在的超市和菜市场可以常年供应四季蔬菜,几乎已经让人忘记了当季菜的存在。在城区的几个大型超市中,几乎也找不到任何“有机”标志的农产品。而且,信誉和品质问题也困扰着韵姐:“就算它写了有机标志,那就一定是没有化肥农药的吗?”
    如何让有机果蔬成为一种比较常态化的供应,并且可以保证品质、价格适中?
    去年,到北京的一次旅游让韵姐有了灵感。韵姐和家人在北京逛街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农夫有机市场”的另类集市:规模不大,全部摆卖农产品,诸如卖相极差的蔬菜、包装简陋的蜂蜜、没有商标的花生油等。但是,这些东西的价格却相当惊人:一小瓶米酒要70元,看上去歪瓜裂枣的胡萝卜得7元一斤,花生油50元一小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韵姐知道了这种由城里人委托乡里人种的有机蔬菜。因为成本较高,价格也拉得比较高。
    这个有机果蔬的供应模式给了韵姐灵感。在她所居住的东区某小区背后,正是一处尚未卷入城市化进程的福获村。在空闲的时候,韵姐和家人也曾在这个农村散步,跟当地的农户买一些番薯、芋头、甘蔗等农产品。现在,她却想到了另一个模式:租用农户的菜地,到农村给自己找一块菜园。

    按自己的方式种菜
    韵姐先尝试与福获村的村民沟通,看对方是否愿意将一部分菜地租让出来,然后用她的方式进行耕作种植。“现在已经联系到了一家,她也答应将家里面的一小块地让出来,先试一下。”韵姐的建议是:由农户自己提供种子,种一些当季蔬菜,只施农家肥,不用任何化肥及农药。
    在这种耕种模式下,若收成惨淡,则由韵姐承担一定的补贴;若病虫害情况较轻,则就按约好的价格进行交易。
    “这块地,我主要想拿来种绿叶蔬菜,全现在约定按5块钱一斤买回来,不管什么青菜(蔬菜),都按这个价格。”韵姐说,她与福获村合作租用菜地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周围朋友同事的兴趣,不少人都觉得这注意很不错,现在已经有一个同单位的同事,也在福获村尝试找一家农户合作种菜。
    韵姐坦言,目前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至于后续的合作过程如何操作,扩大规模有没有更大的风险,实际操作过程是否存在她和农户都无法预知的麻烦等,她还没有细细地想过。
    韵姐所尝试的计划,正是以柳州“爱农会”为典型的一种现代农产品供应模式:社区支持农业,国际流行的说法是CSA。目前,这种模式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已经逐渐流行开来,由某个社区或某个组织为主导,跟郊区农村的农户进行协商合作。农户按照社区或某个单位组织的要求,通过种植高品质的粮食果蔬与对方换得比市场高价的交易回报。这种自己动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模式,被看作城市中坚阶层的一场“餐桌自救”行动。
    对于韵姐及其同事而言,找到一块田,并与村中的农户建立合作种菜的关系,首先基于他们较为有利的居住环境(与农村相隔不远)。对于其他大部分普通的城里人而言,在没有时间、精力等成本去尝试这个合作方式的时候,又该如何获得常态化的有机食品呢?
    早在韵姐和她的同事尝试这个模式之前,五桂山镇的一个名为“香山坑”团队已经在探索中山的CSA模式。目前,他们已经在中山的五桂山、清远的连山等地与一些农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经建立了向中山城区供应有机食品的有效渠道。
    “自家菜园”也遇瓶颈
    在去年假日广场举行的“创意集市”上,一个摆卖部分赤谷、红谷、地禾糯精米、地禾糯糙米等农产品的摊位显得并不特别起眼。除了用栀子粉染手帕的项目吸引了部分年轻人之外,大部分家庭主妇似乎对这个在商场门口摆卖粮食的摊位不知就里。这个叫“香山坑”的团队,就是市民韵姐所尝试的与农户合作的规模化操作方式,为部分没有条件、时间或精力直接与农户建立直接合作关系的居民提供中转服务。
    这种供应方式无疑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如果以刘枫韵及其同事的方式,市民自身与农户制定合作关系,市民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难以普遍化。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即从相关专门的机构或团队购买这种产品,又面临高价格及产品种类有限等问题。
    有机农产品一般不要求施化肥农药,但并不是说只要农户不用化肥和农药就可以种植品质高的粮食蔬菜。“一旦蔬菜长虫,不用农药就没有收成;不施肥料,菜也有可能长得很差,没有营养价值。”福获村的农户阿全对韵姐与邻居之间的合作种菜并不十分看好。在他看来,且不说如何获得那么多农家肥,不用农药化肥的蔬菜照料成本也很高。目前,虽已有市民或团队与农户合作建立一定的合作耕种关系,但如果不是合作人直接参与全程监督,那么品质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就浓缩于双方之间的“君子协定”上:是否用化肥农药,靠君子协议的约束程度。
    价格也是决定消费群大小的一个因素。有机食品一般采用传统的耕种或制作方式,时间、人工成本可想而知,其价格必定比市场价格高。以豆腐为例,市场上普通的豆腐制作过程一般添加了消泡剂、增白增嫩剂,可增加产量以及改善卖相。传统的豆腐制作,则需要将黄豆水泡十几个小时,再用石磨磨成豆浆,滤去豆渣,用大铁锅烧开豆浆、点上盐卤,接着舀进木制的豆腐盒子里,用白纱布兜好,待其凝固之后压上木板,几个小时之后才可成形。
    “香山坑”CSA组织在其博客中也提到,在去年上半年对农户收入的统计中,五桂山四分地的产出还不到1300元。但若是用农药化肥来种,全年产出该达到4000元才算正常。因此,避免化肥农药之后所造成的低产,是考验农户的一个问题,期间的耕作成本,很可能要比预期大得多,这也是“自家菜园”运作最大的一个瓶颈。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食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