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 食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统计分析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价格行情 | 展会快讯 | 饮食文化 | 果蔬专栏 | 水产专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鸡蛋价格为何上蹿下跳 养殖户为利益囤货
M.biz | 商业搜索

鸡蛋价格为何上蹿下跳 养殖户为利益囤货

信息来源:pooioo.com   时间: 2012-07-26  浏览次数:280

    继绿豆、大蒜、姜成为涨价明星后,鸡蛋也在短期内大涨57%。
    鸡蛋价格在达到高点后,快速回落,降幅超过10%。这样的波动,对于多年从事鸡蛋批发生意的商户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到底是什么因素推动鸡蛋价格上涨?鸡蛋价格为什么会频繁波动?记者采访养殖户、鸡蛋销售商,试图勾勒出鸡蛋价格上涨背后的真相。
    一周涨了63元
    一小时 批发市场的鸡蛋就抢光了
    上周五,新发地双桥市场,张卫东坐在商铺中,看着来回经过的车辆喃喃自语,“市场里的路成了这些车由南向北的通道,都不是来买东西的。”三年前,张卫东来到新发地双桥市场,做起了鸡蛋批发生意。
    张卫东的电脑一直开着,网页只停留在“蛋鸡网论坛”中蛋价的讨论区,他刷新了一遍网页,指着183元的价格说:“看样子,明天还得跌。”
    张卫东所指的183元是一箱45斤重的鸡蛋价格,这也是鸡蛋批发中标准的计算单位。“183元,就相当于4.07元一斤。几天前,最高的时候达到了205元一箱。”
    张卫东翻开小账本,查找着半个月来鸡蛋价格的变化情况。5月27日,鸡蛋的价格开始从维持了几天的每箱140元小幅攀升,142元、145元、148元……这样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张卫东的注意,“之前也小涨了几次,这样的变化太正常了,鸡蛋几乎是一天一个价,能几天维持在一个价格上,就算少见的稳定了。”
    可是,鸡蛋价格接下来的变化,让张卫东始料未及,157元、167元、180元、190元,最后一下子涨到了205元。张卫东意识到,鸡蛋价格又疯了。“当时北京的销售价格是每箱190元,在东北的鸡场,装车的价格也是190元,有的甚至是192元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明天还得涨,大概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就从每箱142元涨到了205元。”张卫东以每箱190元的价格收购的鸡蛋,经过一晚的运输后,到北京就卖到了每箱205元。
    价格上涨,让张卫东的生意变得异常红火。早晨6点,他的商铺外,就有几辆小货车和小面包车守在门外,等着拉走张卫东从东北运来的鸡蛋。一辆拉着600多箱鸡蛋的大货车停稳后,从大货车上卸下的鸡蛋没有运进商铺,就直接被等候的商贩装上小货车。一个小时,600多箱鸡蛋被抢没了。“北京的货不足,每天都是车来了就没有货了。都不用往屋里挪,直接在门口装车拉走,很多小超市、食品厂的人都在门口排队,以前要两箱的,现在就要四箱了。屋里一箱鸡蛋都没有,有的小货车一拉就是几十箱,一些人来晚了,就已经没有货了。”
    好景不长,在鸡蛋价格冲高到每箱205元后的第二天,价格就降到了195元,几天后又跌到183元、177元。张卫东的商铺中也不再门庭若市,不大的空间中堆放了200多箱鸡蛋,“这都是昨天运来的,价格开始降了,货走不动了,我已经跟鸡场联系了,这一两天不装车进北京了。”
    “涨得多了,只恨自己能运来的货太少,没货发,放着钱挣不到,着急啊。现在鸡蛋价格降了,卖不动了更犯愁。鸡蛋市场就是‘鬼市’,因为谁都预测不了它的走势。”
    一看涨价就囤货
    市场越不稳定 养殖户越不愿意卖
    鸡蛋价格的频繁波动,也给鸡蛋批发商出了难题。
    张卫东所批发的鸡蛋都是从东北收购的,与价格波动较小时相比,目前的收购变得艰难起来。“现在去收鸡蛋,很多养殖户就直接告诉我们没有鸡蛋卖了。”
    张卫东说,其实养殖户并非没有鸡蛋,而是想将鸡蛋囤积卖个高价,“他们预测第二天鸡蛋价格还得涨,如果今天卖就会赔了。而北京的需求依旧,但是货源却不充足。这样就出现了鸡蛋价格升高、市场上销售的鸡蛋量减少的局面。”
    鸡蛋批发商杨文意告诉记者,鸡蛋收购一般是收货人开着小货车到各个养殖场收,然后再加价卖给大的收购商,装上大货车后运往不同的城市,“一般的小货车能装100箱左右,大货车能装六七百箱。鸡蛋由大货车拉到北京后,再从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卖给小贩或是超市等。”杨文意买了一辆大货车专门往返于北京与东北之间,“每箱鸡蛋给小货车的收货人提成一两块钱。”
    张卫东1997年进入鸡蛋批发行业,几年前自己当了老板。“很多小超市和食品厂也储存鸡蛋,他们存得多的时候,鸡蛋的销量就下降,鸡蛋就会滞销,价格也就开始下降。”张卫东将目前鸡蛋价格下降归因于许多人都在蛋价上涨的时候存放了一些鸡蛋,“货走得慢,市场的鸡蛋就多了,鸡蛋价钱就会跌。这鬼市,没谱。”
    杨文意和张卫东并不认为鸡蛋价格存在人为炒作的因素,“鸡蛋存放的时间短,尤其是夏天,更放不住。”杨文意摇摇头说,“鸡蛋的价格谁也说不好,谁也预测不了。大起大落,不断波动。市场越不稳定,养鸡户就越不愿意卖出,因为他们觉着还能涨。”    继绿豆、大蒜、姜成为涨价明星后,鸡蛋也在短期内大涨57%。
    鸡蛋价格在达到高点后,快速回落,降幅超过10%。这样的波动,对于多年从事鸡蛋批发生意的商户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到底是什么因素推动鸡蛋价格上涨?鸡蛋价格为什么会频繁波动?记者采访养殖户、鸡蛋销售商,试图勾勒出鸡蛋价格上涨背后的真相。
    一周涨了63元
    一小时 批发市场的鸡蛋就抢光了
    上周五,新发地双桥市场,张卫东坐在商铺中,看着来回经过的车辆喃喃自语,“市场里的路成了这些车由南向北的通道,都不是来买东西的。”三年前,张卫东来到新发地双桥市场,做起了鸡蛋批发生意。
    张卫东的电脑一直开着,网页只停留在“蛋鸡网论坛”中蛋价的讨论区,他刷新了一遍网页,指着183元的价格说:“看样子,明天还得跌。”
    张卫东所指的183元是一箱45斤重的鸡蛋价格,这也是鸡蛋批发中标准的计算单位。“183元,就相当于4.07元一斤。几天前,最高的时候达到了205元一箱。”
    张卫东翻开小账本,查找着半个月来鸡蛋价格的变化情况。5月27日,鸡蛋的价格开始从维持了几天的每箱140元小幅攀升,142元、145元、148元……这样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张卫东的注意,“之前也小涨了几次,这样的变化太正常了,鸡蛋几乎是一天一个价,能几天维持在一个价格上,就算少见的稳定了。”
    可是,鸡蛋价格接下来的变化,让张卫东始料未及,157元、167元、180元、190元,最后一下子涨到了205元。张卫东意识到,鸡蛋价格又疯了。“当时北京的销售价格是每箱190元,在东北的鸡场,装车的价格也是190元,有的甚至是192元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明天还得涨,大概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就从每箱142元涨到了205元。”张卫东以每箱190元的价格收购的鸡蛋,经过一晚的运输后,到北京就卖到了每箱205元。
    价格上涨,让张卫东的生意变得异常红火。早晨6点,他的商铺外,就有几辆小货车和小面包车守在门外,等着拉走张卫东从东北运来的鸡蛋。一辆拉着600多箱鸡蛋的大货车停稳后,从大货车上卸下的鸡蛋没有运进商铺,就直接被等候的商贩装上小货车。一个小时,600多箱鸡蛋被抢没了。“北京的货不足,每天都是车来了就没有货了。都不用往屋里挪,直接在门口装车拉走,很多小超市、食品厂的人都在门口排队,以前要两箱的,现在就要四箱了。屋里一箱鸡蛋都没有,有的小货车一拉就是几十箱,一些人来晚了,就已经没有货了。”
    好景不长,在鸡蛋价格冲高到每箱205元后的第二天,价格就降到了195元,几天后又跌到183元、177元。张卫东的商铺中也不再门庭若市,不大的空间中堆放了200多箱鸡蛋,“这都是昨天运来的,价格开始降了,货走不动了,我已经跟鸡场联系了,这一两天不装车进北京了。”
    “涨得多了,只恨自己能运来的货太少,没货发,放着钱挣不到,着急啊。现在鸡蛋价格降了,卖不动了更犯愁。鸡蛋市场就是‘鬼市’,因为谁都预测不了它的走势。”
    一看涨价就囤货
    市场越不稳定 养殖户越不愿意卖
    鸡蛋价格的频繁波动,也给鸡蛋批发商出了难题。
    张卫东所批发的鸡蛋都是从东北收购的,与价格波动较小时相比,目前的收购变得艰难起来。“现在去收鸡蛋,很多养殖户就直接告诉我们没有鸡蛋卖了。”
    张卫东说,其实养殖户并非没有鸡蛋,而是想将鸡蛋囤积卖个高价,“他们预测第二天鸡蛋价格还得涨,如果今天卖就会赔了。而北京的需求依旧,但是货源却不充足。这样就出现了鸡蛋价格升高、市场上销售的鸡蛋量减少的局面。”
    鸡蛋批发商杨文意告诉记者,鸡蛋收购一般是收货人开着小货车到各个养殖场收,然后再加价卖给大的收购商,装上大货车后运往不同的城市,“一般的小货车能装100箱左右,大货车能装六七百箱。鸡蛋由大货车拉到北京后,再从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卖给小贩或是超市等。”杨文意买了一辆大货车专门往返于北京与东北之间,“每箱鸡蛋给小货车的收货人提成一两块钱。”
    张卫东1997年进入鸡蛋批发行业,几年前自己当了老板。“很多小超市和食品厂也储存鸡蛋,他们存得多的时候,鸡蛋的销量就下降,鸡蛋就会滞销,价格也就开始下降。”张卫东将目前鸡蛋价格下降归因于许多人都在蛋价上涨的时候存放了一些鸡蛋,“货走得慢,市场的鸡蛋就多了,鸡蛋价钱就会跌。这鬼市,没谱。”
    杨文意和张卫东并不认为鸡蛋价格存在人为炒作的因素,“鸡蛋存放的时间短,尤其是夏天,更放不住。”杨文意摇摇头说,“鸡蛋的价格谁也说不好,谁也预测不了。大起大落,不断波动。市场越不稳定,养鸡户就越不愿意卖出,因为他们觉着还能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食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